山西大同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

|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已编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

题名/责任者:
清初京城诗坛研究/白一瑾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12
ISBN及定价:
978-7-301-33439-3/CNY138.00
载体形态项:
546页;23cm
并列正题名:
Study on the peking poetry world of early Qing dynasty
丛编项: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个人责任者:
白一瑾
学科主题:
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清前期
中图法分类号:
I207.227.49
一般附注:
方李邦琴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出版基金赞助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539-546页)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系“北大文库中国文学丛书”新一种。明清易代鼎革之际, 士人的政治前途、个人生活和心理情绪都在历史洪流中遭遇了巨变。该书以此为背景聚焦京城诗坛的种种更替、变化和建设, 根据诗人立场将京城诗运划分为不同的族群, 透过诗文作品, 爬梳书信、年谱、史籍等文献, 深入发掘诗坛中贰臣、新贵、布衣等士人的曲折心路, 试图在激变的王朝运势与个人命脉双重线索中把握清初京城格局确立和基调形成的过程, 进而勾勒清初诗坛的整体风貌。该书的基本结论是: 京城作为清朝之政治中心, 诗人大多为已然仕清者。这就意味着它必然成为清代庙堂诗学的发源地。因而清初之京城诗人创作, 一直在由哀悼故国、沉郁顿挫的变雅之音, 向颂美新朝、温厚和平的大雅之音过渡。在诗学流派传承方面, 清初京城诗坛呈现出多样化面貌, 晚明曾盛行的各个诗学流派若七子、竟陵、云间等, 都有所传承。但七子和竟陵诗风, 都不适合新王朝进行文化建设的要求, 因而终究未能成为主流, 而被神韵派所取代。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I207.227.49/33 Y0000379   库本 库369820     可借 库本
I207.227.49/33 Y0000380   基本书库     可借 基本书库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
  证件号 条码号 Email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